发布时间:2025-10-15 18:02:43    次浏览
十年磨砺,坚守匠心。这个7月,广汽集团以广汽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迎来了十周年!在这10年间,广汽研究院负责广汽集团新产品、新技术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具体实施重大的研发工作,有力地支撑广汽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广汽研究院国际顶尖研发团队有着一位个性的“外脑”,一起来看看南方都市报对于广汽集团整车集成首席专业总师马可,和马可的伯乐、广东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向东的专访吧。 广汽首款自主品牌轿车传祺下线,整个过程都有意大利籍专家马可的影子日前,引进马可的伯乐、广东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向东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 广汽集团整车集成首席专业总师马可谈起汽车,立刻兴奋起来。 开篇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创新驱动发展,如何做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近期,南方都市报将以人才为“钥匙”,走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工厂,走入创新人才发光发热的第一线场景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剖析广东在吸引、集聚、发现人才和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等方面的制度、政策、环境因素,寻找广东“创新密码”。 Marco·Mario·Gilardi(马可·马里奥·吉拉尔迪)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南方都市报记者的专访。站在他办公室的窗口前向外望去,位于番禺化龙镇的广汽研究院内整齐地停放着一辆辆轿车,一直延伸到远处。“你好!我是马可,很高兴见到你。”一见面,瘦瘦高高的马可就用中文向记者问好,而且幽默地对记者说:“你叫我老马也可以,他们常常这样叫我。”在场的人都笑了。助理刘嘉雯说,“老马”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的工作和生活,一直努力学习中文。作为广汽研究院首席专业总师,马可全程参与了广汽集团首款自主品牌轿车“传祺”的研发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广汽研究院原院长黄向东形容他在传祺开发中的重要性就像桌子的一条腿:“一张桌子有4条腿,缺失了1条,那就麻烦了,站不住。” 像马可这样的“外脑”在广东还有很多,近年来,外国专家的引进成为广东人才引进的“重头戏”。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2015年广东聘请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专家分别为13 .21万人次和12 .99万人次,分别占全国比重为21.3%和20.8 %,聘请境外专家人数居全国第一位。这些外国专家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广东的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 老友重遇 “你愿意来广汽工作吗?”黄向东问马可。马可用他一贯的幽默作答:“为什么我们合作这么久你才问这个问题?”“十一五”之初,广州提出要生产自主品牌的汽车。2006年7月,广汽集团以原广州汽车技术中心为基础,成立了广汽研究院,专门负责广州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原华工教授、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黄向东出任首任院长。刚成立的广汽研究院,除了3个服务部门,仅有4个技术部门,研发人员30余人,而且多数是经验欠缺的年轻人,要自主研发出自己的汽车十分不易,招揽人才成为首要任务。就在这个时候,黄向东在意大利都灵遇到了25年未见的老朋友马可。 “在一个广汽和菲亚特的合作项目中我见到了一些从广东来的人,仔细一看,居然是黄向东!”谈起两个人的再次相遇,马可说这是一种缘分。上世纪80年代,黄向东曾在菲亚特研究中心工作,那时马可刚刚毕业进入菲亚特,二人就在同一间办公室。再相遇时,马可已在菲亚特工作了近30年,而黄向东回国后也一直深耕汽车行业,先后在华工担任教授、在广汽集团担任副总,然后又被授命组建广汽研究院。当时,菲亚特有业务在中国,马可常常到中国出差,对中国的印象很好。黄向东向他讲述研发自主品牌汽车的想法,他就常常过来“友情客串”,对年轻的研究人员给予一些技术上的指点。“当时的广汽研究院非常小,场地也没有,只在华南理工大学租了一层楼,马可完全是出于帮助老同事、老朋友,常常过来‘客串指导’。”当年在意大利工作时,黄向东就对马可的人品非常赞赏。2007年12月和2008年4月,经过多番艰苦谈判和细节磋商 ,广汽集团先后与菲亚特有关方面签订了发动机和底盘平台技术转让合同。马可被调到该公司负责对口广汽的业务。 这个时候,广州打造自主品牌汽车的思路已相当明确,并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对人才的渴求更甚。黄向东想到直接将马可“挖”到广汽。“你愿意来广汽工作吗?”黄向东问马可。马可用他一贯的幽默作答:“为什么我们合作这么久你才问这个问题?”背井离乡 离开工作29年的菲亚特,将妻子独自留在意大利,马可说“在这里找到了激情和目标”。面对黄向东抛过来的橄榄枝,马可虽然有意,但仍有犹豫。马可在菲亚特已经工作了近30年,职位不低,本可安安稳稳做到退休。而且当时两个女儿已长大成人,出国发展,如果他再离开,妻子将孤身一人留在意大利。对他来说,离乡背井来中国并非易事。菲亚特也对其进行了挽留。“有人跟我说,菲亚特当时已经引进了克莱斯勒公司,如果你想有一些海外工作经验,也可以去克莱斯勒公司。”而且,与克莱斯勒公司相比,当时的广汽在国际上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不过,马可最终还是选择了广汽。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但他自己形容为“听从内心的选择”。“我突然发现,我这29年都在菲亚特度过,我不想再继续了。”马可觉得,自己需要有一个新的挑战、新的转折,“如果在菲亚特按部就班,我觉得也是不错的,但我总觉得如果自己足够好的话,来到中国也能干出一番新天地。” “在之前的合作中,我对广汽产生了好感,因为在这里我找到了激情和目标。”讲述起当年的选择时,马可说他是被广汽的氛围和广汽员工的激情所感染。“在和广汽员工接触之后,我越来越觉得这里的年轻人很有激情去把这个事情做好。这里的领导也有决心去做一个最大最强的汽车行业领军企业。所以我对这里的人和事,越来越有好感和兴趣。”过去的积累也给了马可很好的储备,“我希望有一个从零开始的机会,翻开新的篇章,但也可以说不是从零开始,因为我以前也有了很好的积累。”马可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征求家人的意见时,两个女儿并不太赞成,她们当时已分别去了巴黎和伦敦,所以她们觉得父亲不应该把母亲一个人“丢”在意大利。但妻子知道他的想法,非常支持他,对他说:“如果你想去就去吧。传祺下线 一开始什么都没有,连底盘都没有,研发出首款自主品牌,马可的重要性就像一张桌子不可或缺的那一条腿。2009年11月,马可加盟广汽。这时的广汽条件仍然简陋,甚至连实验室都没建起来。而当时广州的目标是:要在2010年广州举办的亚运会上,让来宾坐上广汽自主品牌汽车。广州市相关领导将其作为“广州市自主创新一号工程”。一开始,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马可上任后,开始带领年轻的团队向目标进发。他主要负责整车集成和车辆底盘两个环节的研发。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马可周末几乎都不休息,还要到外地做实验。“在襄阳,我们做整车实验,在包头做沙地实验,在黑龙江做冰雪实验。”当然,他的团队都是这样的节奏。“其实周末加班的并不只是我自己,我们有很多人都这样。我工作,他们也工作,不是我推着他们,而是他们推着我。” 两年内研发出首款自主品牌汽车,困难当然不小。用黄向东的话说,一开始什么都没有,连底盘都没有。但是,这个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2010年9月,广州亚运会前夕,广汽集团首款自主品牌轿车“传祺”终于下线,实现了广州人多年的汽车“自主梦”。按计划,500辆传祺轿车作为第16届亚运会官方指定用车,为来自亚洲及世界各地的贵宾提供服务。 “这整个过程中,都有马可的身影。”黄向东评价马可在整个“传祺”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时说,他就像一张桌子不可或缺的那一条腿:“就像一张桌子有4条腿,缺失了1条,那就麻烦了,站不住。”“我的团队刚开始很弱,都没有经验,就需要有人带。这个关键时候,需要顶梁柱。马可就是顶梁柱之一。”黄向东说,当队伍慢慢成长起来后,他的顶梁柱的作用仍然存在。“这个团队要行,这个团队的核心团队就必须行,马可就是核心团队中最出色的成员之一。”2014年9月,中国政府授予马可外国人士最高荣誉奖项的———国家“友谊奖”;2015年4月,马可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外专千人计划”。不过,马可并不认为自己是“导师”的角色。“我从来不教他们什么东西,我只是和他们一起工作。”他说。要有passion “要做好一件事情,不能没有passion。缺少了激情,做出来的车就无趣。”面对记者的每一个问题,马可的态度都是耐心、礼貌和随和的,时而还会开上一两个玩笑,不乏幽默。当话题转到汽车上时,马可立刻兴奋起来。“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一款SUV。”他特地将放在桌上的电脑拿过来,向记者展示正在研发的新车型,并“卖力”地介绍新车型的各种功能。“你看,这是在泥地中的实验,这车在这里走得很好;这是在沙地中的……”电脑中有一段视频,是马可亲自驾驶新车测试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测试,马可提出各种意见。然后让其他同事试驾体验,提出意见。“前期是设计阶段,等原型初步构成之后,我们开始用冷静的思维去做测试。当测试已经很完美了,没有什么瑕疵的时候,他的意见就是再测试一次!保证车的稳定和安全。”马可的同事郑作民说,马可在工作中相当严谨,要求很高。 在汽车行业干了30年,马可说,他靠的是“passion”(热情)。他的同事称,在广汽研究院的7年中,他坚持每天从早上7点半干到晚上7点半,虽然如今已62岁,仍风雨无阻。“我觉得人还是应该有更多热情,去把一件事情做好。”马可一直坚持,要好一件事情,不能没有“passion”:“你知道法拉利?知道玛莎拉蒂?知道兰博基尼?这些产品都来自设计团队的内心。一个团队和激情一起,才能成功,缺少了激情,做出来的车就无趣了。”广州生活 小区居民和当地村民不少都成了他的朋友马可住在番禺区石楼镇的一个小区,宁静悠闲,远离闹市的喧嚣。“马可是个生活比较朴实的人,对于大都市的生活不太有感觉,反而很喜欢石楼镇的宁静生活。”助理刘嘉雯说。但这并不影响马可生活中的丰富多彩。不少同事说,马可身上有种意大利人天生的热情。如今,不少小区居民和当地村民都成了他的朋友。节假日在家休息时,马可会邀请同事和邻居们到他家,亲自下厨做几个菜招待他们。 “他们都是我的朋友。”马可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了他和朋友们的照片。一张“全家福”中有20多个人,全是马可邀请到家里的附近村民和邻居。“这是上次端午节他们到我家来做客,有几个朋友还邀请我去扒龙舟,我一看他们都是肌肉满满的小伙子,我就说不去了,划不过你们。”马可一边摆手一边笑。“我的朋友中有游泳教练,我常常和他一起去游泳,也有退休小学老师,我和他一起散步。”前不久,这位老师还送了马可一幅书法作品,写着“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一开始也不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后来请教了我的中文老师才知道。” 刚开始时,他也会因文化差异而出现不适应。黄向东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某次广汽有一款新产品上市,举行庆祝活动,请他作为嘉宾上台互动。当时是一位名人担任主持人。主持人在台上跟马可开玩笑:中国女孩好不好啊?你有没有找到中国女朋友啊?马可不理解这是玩笑,在台上就生气了,认真地对主持人说:“你真坏!”弄得主持人很难堪。“他这个人纯朴、率真,20多年都没有变。”好朋友黄向东这么评价他。马可说,广州的生活挺好,想让太太退休之后到广州生活。“她答应你了吗?”记者问。“反正口头上是答应了,她说我表现好她就来。”说到这里,马可露出了甜密的笑容。 如今,马可的家庭已经成了一个“国际家庭”:他在中国,妻子在意大利,大女儿嫁给了法国人,在巴黎生活,二女儿在伦敦生活。但这也给他带来了烦恼:因为家人分隔多地,他除了回家与妻子团聚,还要去英国和法国看望女儿。“我几乎每隔一年或一年半就会回去看他们,我妻子也会来中国看我。”说着,他又拿出电脑,给记者一一看了每个家人的照片。他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外孙,常常给朋友们看他外孙的照片。“这是我的外孙,一岁七个月了啦。”他指着照片中一个可爱的孩子告诉记者。在埃菲尔铁塔下,大女儿一家三口笑得正灿烂。专家观点 “外脑”来了需要被信任广东引进外国专家已成常态。省外国专家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五年来,每年来粤工作的境外专家超过13万人次,占全国五分之一,居于首位;累计引进海外人才3.7万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终身教授等129人,入选中央“外专千人计划”19人。如何才能用好这些“外脑”,让他们为广东的创新驱动更好地服务?黄向东认为,首先是外在氛围,要有吸引人的优惠条件。他认为,无论是广东省还是广州市,现在都不缺优惠条件了。“但也有很多企业,人才来了也发挥不好,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被信任。”曾引进多位外国专家的黄向东说,要用好“外脑”,真正的人才来了之后要能够被信任,要有委以重任的平台,使其长期、稳定地发挥。“现在很多企业,引进的人才总是干不了多久就走了,什么原因?那一定是企业在文化、在信任上出了问题。别人干得不开心啊,或者在这里干不了什么实事。”“另外,比如说,高层次的专家通常和我们一般员工不是一个薪酬体系。如果他来了以后,员工都不喜欢他,觉得他拿那么多钱还不如我,这也是个问题。”黄向东认为,优化配置是一门艺术,也一门技术,“关键是这个企业的主要领导如何看待人才,如何真心真意用人才、爱才。”“人才有优点,有缺点。他一方面很强,一方面很弱。要容忍他弱的一面,发挥他特长的一面。不能想着利用利用人家,不当做自己人,这样肯定发挥不了人才的作用。”黄向东说。人物简介 马可: 意大利籍汽车专家 Marco·Mario·Gilardi(马可·马里奥·吉拉尔迪),广汽研究院聘请的意大利籍专家,担任整车集成首席专业总师,主要从事整车动态性能改善、建立标准体系架构、搭建模块化平台发展战略以及协助解决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汽车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等工作。 曾在意大利菲亚特研究中心、菲亚特集团轿车公司从事汽车产品研发工作近30年,在汽车整车结构分析、CAE分析、整车匹配、整车平台开发等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国际经验,并且在新能源汽车开发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自2008年以来他与广汽集团合作,先后以广汽集团联合开发合作伙伴派驻专家和首席专业总师身份,主持A0/A平台、B/C平台开发,全程参与广汽集团自主品牌首款轿车“传祺”的开发,为广汽集团在自主品牌车的研发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可先生同时是第五届“羊城友谊奖”获得者、国家第四批“外专千人计划”入选专家,201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